黃若曾提醒,“不要試圖把消費者當傻瓜,不要試圖去愚弄消費者,消費者比你聰明。”
以短期獲取市場份額、擊垮對手為目的的競爭為惡性競爭、低級競爭。低級的價格戰會引發產業鏈上的“一損俱損”。
互聯網企業往往自動和供應商捆綁在一起,他們要打價格戰,一定會把供應商拖下水共進退,供應商也怨聲載道。當然,價格戰打到最后,商家就會有所收斂,砸出的也不都是真金白銀了,開始瞞天過海,譬如玩文字游戲,先提價后降價,不負責售后服務,“最低價”產品保持無貨狀態,很多消費者抱怨被忽悠了。
戴汨說,“電商的本質是什么呀?零售。零售的本質是什么呀?是凈利潤低,周轉要快。那問題來了,都是做電商的,憑什么你的凈利潤就比別人高?其實大家都做不到,回過頭去看沃爾瑪是怎么做的,全球供應鏈、集中采購,然后搶門店,用這種方式擠壓成本,把成本降到最低先把競爭者逼死,所謂everyday low price(每天低價)。比方說你做一個海淘,憑什么你這套商品從sourcing(采購)到最后deliver(物流),你能比京東低一個量級呢?如果做不到,那你怎么競爭呢?所以本質問題還是商業創新有沒有打破原來的價值鏈,重新把成本或者定價權調整了。淘寶贏在它的流量最后成本很低,京東贏在它的固定成本低。”
互聯網企業的鼻祖亞馬遜,它縱橫互聯網的看家本領絕對不光是價格戰,而是以改善成本結構、提高效率為基礎的高性價比產品。
亞馬遜對成本的優化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如對入庫前的商品進行長、寬、高及重量的掃描,以更好地節約空間;揀貨時為揀貨員設計最佳路線。
貝索斯把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眼睛只盯著競爭對手的人,時刻焦慮的是對手在做什么,如何打敗對手,以打敗對手為企業的目標,最后稱霸行業武林;另一種則是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很顯然,亞馬遜把自己歸為后者。
經濟學家張維迎分析,“市場競爭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而是看誰更有能力生產新的產品,或者說用新的方式生產產品。誰更有能力開拓新的市場,發現新的原材料,采用新的組織形態,誰就能為消費者創造更高的價值。”
戰略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曾列出競爭戰略的十一個維度,
涉及專業化程度、品牌知名度、自主推廣或借助外力、渠道選擇、產品質量、技術領先程度、垂直一體化程度、成本優勢、服務、定價策略、杠桿,其中只有定價策略涉及定價,而他對定價策略的詮釋表明定價也不是孤立的,他在《競爭戰略》一書中指出,“該企業在市場上的是相對價格優勢。價格優勢通常和其他一些因素相輔相成,如成本優勢以及產品質量,不過,價格是一個相當獨特的戰略變量,有必要單獨加以研究。”一個企業的價格優勢,需要與企業的另外十個戰略相輔相成,才是真正良性、健康、有競爭力的價格優勢。
1990年12月26日,張近東在南京寧海路創立了經營面積只有200多平方米的“蘇寧交家電”,與營業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八大國有百貨公司相比,蘇寧交家電未免太勢單力孤了,完全無法在資金、渠道、店面上與之相抗衡。
張近東獨辟蹊徑,有一個大膽的點子——反季節訂貨。冬季是空調銷售淡季,原材料的采購成本低,空調價格也低,張近東在冬季向空調生產商訂貨,在夏季再以低于八大國有百貨公司的價格賣給消費者,被低價誘惑,南京的大批消費者涌進蘇寧。僅降價第一天,蘇寧的銷售額就突破1000萬元。憑借價格戰,蘇寧迅速崛起,成為家電零售業的黑馬。
拼多多也是典型的低價策略,通過各種活動、補貼把商品價格降到最低,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參與。
王健林試圖“去房地產化”,建立一個區別于淘寶和京東的互聯網電商網站,2016年王健林給自己打了80分,“經過了左突右突,現在找到大家公認的解決方向。將來我們公司主要是賣錢,不是賣貨,賣理財產品,和銀行機構合作等。我們2017年3月底要完成技術研發,6月底完成商業模式試驗。”
而燒錢模式,則被王健林看作徹頭徹尾的錯誤,“我不看好票房網站,全得死,因為它們根本沒有找到盈利模式,而是靠補貼。依賴這個模式久了,消費者就會產生沒補貼就不用的想法,長期來講,對中國的電影市場是一種傷害。如果補貼不能維持,中國電影市場持續增長的假象遲早會被戳穿。”
有人說,萬達之所以輸給天貓,那是因為去萬達購物是‘享受勤奮’,去天貓購物是‘享受懶惰’,你說覺得是這樣嗎?”
低價策略有時候是殺人不見血的刀,有時候又會自毀前程。總之這把刀還得看在誰手里,怎么用,什么時候用才是關鍵。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