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隨著中國購物中心的高速成長和普及,中國大量的連鎖經營品牌也憑借東風之力高速成長和擴張。《聯商網》秉持公開、公正、客觀的原則,推出2022年度連鎖品牌“龍舟榜”評選。
“龍舟榜”(Dragon Boat List)取自中國傳統習俗——賽龍舟,而中國的連鎖經營品牌逐漸呈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之勢,其中創新發展生生不息,也象征著始終植根于中國文化的深厚商業傳統和創新活力。
我們期待每年都比一比、賽一賽, 讓“龍舟榜”真正成為代表中國連鎖商業的核心價值榜單。
一、折扣店的定義和發展源起
這兩年,零售業的同仁們紛紛學習德國的Aldi、美國的Costco、日本的唐吉訶德,業內似乎也無人不談,但是真正領會Aldi精神的創業者或創始團隊卻是少之又少。
首先,厘清一個基本概念——折扣店,它到底是什么。本文中所討論的“折扣店”是一種折扣超市,由于它的概念幾乎認為是德國Aldi發明的(即使不是,也可以認為被Aldi才真正意義上發揚光大了),所以我們索性就梳理一下德國的不同商超業態。
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引擎,其零售業高度發達,甚至說德國零售業的發展史幾乎可以幫助我們推演很多在中國市場正在或即將發生的很多變化。
說德國的零售業可怕并非浪得虛名,連沃爾瑪都遭遇了大潰敗。1998年,沃爾瑪通過收購德國Wertkauf集團旗下21家門店進入德國市場,第二年通過收購另一家德國零售商Interspar的74家連鎖超市打開市場,直到2006年沃爾瑪正式宣布退出德國,它一共在德苦心經營9年、虧損65億美元、全部85家門店被麥德龍集團收購而敗走德國。有媒體曾給出報道“因為令人窒息的競爭環境、不溫不火的消費開支、以及德國嚴謹勞工和貿易法律制約而敗下陣來”,由此可見德國零售環境競爭之強。
由于德國的零售業線下競爭已經發展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競爭的顆粒度也已經是非常細膩的程度了,就像Aldi和Lidl兩家鏖戰數十年,誰也沒能把誰打趴下、反而是活得都很好。德國的超市業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有機食品超市、大賣場、超市、折扣店。其對于顧客的消費能力要求也恰好是這個順序。
有機食品超市最貴,以denn’s Biomarkt、Alnatura等為代表,這有點類似我們所熟知的美國Whole Foods(全食)超市。227家denn’s Biomarkt、142家Alnatura也幾乎遍布全德,主要面向富裕階層高品質食材要求。外國人不僅要追求有機、健康的食材,更是對種植園或生產廠的工作條件、對環境的友好性、各種動物福利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苛求。
大賣場(Hypermarket),也就是通常零售業所說的GMS業態,以麥德龍(METRO)、Kaufland、Marktkauf、Real等為代表。當然其中麥德龍非常特殊,它是極少數類似Costco的會員制大型倉儲式超市。這種大賣場對中國人來說已經毫不陌生,特點自然是門店面積很大、商品SKU數量極為豐富、適合開車前往、類目應有盡有。
超市中最著名莫過于Edeka和Rewe,遍布全國的11000多家Edeka和3600多家Rewe分別是超市零售業態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不僅如此,它們也是德國中產階層的最愛,提供各類高品質的蔬菜、水果、生鮮,也能廣泛提供來自亞洲、拉美、非洲等遍及全球的優選產品。當然,也提供不少專屬于Edeka和Rewe的自有品牌商品。
折扣店(discount store),也就是本次榜單評選最關注的細分商超類目。德國代表性的折扣店包括Aldi Nord(北阿爾迪)、Aldi Süd(南阿爾迪)、Lidl(與Kaufland同屬于Schwarz集團)、Penny(與Rewe屬同一家公司)、Netto(與Marktkauf、Edeka屬同一集團)和Norma。這些硬折扣商店都極具競爭力,不僅時常調整常見產品(包括但不限于牛奶、意面、咖啡、黃油、飲用水等)的價格以匹配競爭對手的調價,而且推出一系列低價高質的自有品牌產品獲取忠實用戶,成為德國老百姓每天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的平價超市。
有專家區分兩種折扣模式:“硬折扣類似于美國折扣店模式,通過減少SKU和運營成本,搭建垂直供應,推出Private Brand,從而降低渠道的零售價。軟折扣則是通過銷售尾貨、壓箱貨、金融抵押品,以產品本身不足為由,實現超低價格,獲得第一批客流。”
所謂Private Brand,就是自有品牌,事實上德國Aldi超市有高達90%左右的銷售額來自其自有品牌。真正難的部分就在這里:自有品牌絕不能以傷害品質為代價,而是在保持高質量的基礎上不斷下探價格、形成競爭力,從而成為品牌產品的平價替代品。
而這個部分最難的又在于跳過所有的中間商、直接跟工廠下訂單拿貨,而自己又不開工廠(Aldi唯一自己生產的產品是咖啡);中國的Aldi模仿者們大多還是從各類經銷商那里拿貨,這樣的話都只是“軟折扣”、還不是“硬折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閱讀《大道至簡:德國零售巨頭ALDI管理法》這本書,你會發現德國Aldi的硬折扣模式已經在土耳其BIM超市、波蘭瓢蟲超市Biedronka、挪威Rema 1000等世界各地開花結果。
二、硬折扣超市需要滿足四點要求
零售業的競爭高度激烈,也非常離散;于是,我們以德國本土的Aldi超市為藍本,尋找中國本土的Aldi有哪些。因此,我們很快地就排除了山姆會員店、麥德龍、Costco中國等為代表的超級大店,也排除了盒馬、永輝、誼品等生鮮類超市,而是重點關注千平以下、尤其是300-500平方的折扣店(它可以是社區商業,也可以在購物中心里)。
我們期待的硬折扣超市能滿足:1、極高的自有產品比例;2、超過同類品牌貨的超高性價比;3、SKU數量少但銷量高;4、極致的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為了梳理中國折扣店行業的發展現狀,聯商網特別推出龍舟榜之“2022年度中國折扣店連鎖品牌20強”。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