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決定將用了2年的釘釘更換成企業微信,印象中,企業微信并沒有釘釘好用,還在疑惑為什么突然要更換成企業微信,今天去網上查了一下,原來是要收費了。
先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釘釘從12月5日起對企業客戶收取年費,每年9800元起;隨后騰訊的企業微信按調用的賬號數量收費,一個互動賬號一年收費50元;和企微打通的騰訊會議開始對個人收費,包月價30元/月;飛書按照420元/人/年對企業收費。

從三家的收費內容來看“釘釘是To B邏輯、企微是To C邏輯、飛書是工具邏輯”CIC灼識咨詢總監張辰愷總結道。
一、釘釘:走PaaS模式
釘釘要做的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化) 化,是自己作為底層平臺,憑借過去建起的用戶網,幫SaaS廠商在平臺上“經營”,再從中賺錢。釘釘的主要盈利模式:專業版付費、平臺分傭和SDK接口抽傭。
(1)專業版付費:在平臺部署和定制化方面對企業用戶進行收費;
(2)平臺分傭,讓SaaS 廠商入駐平臺售賣產品,從中收取最高15%的傭金;
(3)接口抽傭,合作伙伴基于釘釘底座開發硬件產品,釘釘開放SDK接口,收取10%的傭金。

二、企業微信:借助個人微信的流量,賺企業的錢
為了避免“飛單”,企業微信在今年5月份開始將收費模式從“抽傭”調整為“賣賬號”,即按調用接口的賬號數量收費。其最大優勢在于可以借助于個人微信,幫企業引流,進行流量變現。

三、飛書:用C端用戶推動B端客戶
飛書的體量雖然沒有釘釘和企業微信那么大,但是,也在奮力搶一杯羹。總把OKR放嘴邊的飛書,但境況比較尷尬,由于其提供的OKR比較簡單,不適合大企業,小企業又不需要OKR。飛書的軟件是自有的,其商業化策略是先吸引C端用戶,再推動B端客戶。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