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快時尚巨頭Shein正在巴西進行平臺模式試驗,賣家直接在Shein上開店,并自行負責運營、物流。知情人士表示,這項計劃于今年3月正式啟動,決定早在2021年就已做出。面對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Shein正在嘗試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在不久之前,Shein還在日本開設了首家長期實體店。
該模式將允許商家自行開店、運營并配送給終端消費者,類似于淘寶。這與SHEIN一貫的“商家寄售”的獨立站(App)模式截然不同。

圖/SHEIN巴西站商品頁面
在SHEIN“寄售”模式下,商家(工廠)只有供貨的份,而定價、運營、物流等全部環節由SHEIN負責。
換句說,商家全是SHEIN的“作嫁衣者”,除了供貨,沒有機會觸達終端消費者。一切消費者數據、廣告數據及訂單數據全部掌握在SHEIN手上。
拼多多的跨境平臺Temu,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踩著SHEIN模式作為起點的。
如今,SHEIN終于要推出一個綜合型平臺了, 讓商家(賣家)有機會參與真正的運營,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消費者數據。
據晚點LatePost消息,該平臺試點已經在今年3月正式啟動了,但這一決定是在2021年做出的。
去年,SHEIN就啟動了平臺化招商,但對商家比較挑剔,主要吸引面向中國和海外本地的品牌供應商(Original Brand Manufactuer)。
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這類商家首先有自己開發產品的能力,其次是有生產能力,同時還要有明確的品牌調性以及一定的品牌運營能力。
如這個角度講,SHEIN要啟動的應該是更像天貓的B2C平臺,而不是類似于淘寶的C2C平臺。
SHEIN在巴西的平臺模式推出后,商品頁面上會顯示店鋪名稱,右下方也可以點擊進入店鋪。

圖/SHEIN巴西站商品頁面
據巴西一位物流服務商透露,SHEIN巴西本地供應商對本地消費者的發貨業務,每日已經有4-5萬單的規模了。
總體而言,SHEIN在巴西改變其獨立站的“寄售模式”,而打造一個類似淘寶的綜合型平臺,讓更多本地賣家進入,目的在于改變自己作為“外來和尚”的身份,成為一個“本土平臺”。
這是SHEIN是不得不做的事。
不僅SHEIN,還有Shopee和速賣通也都在努力本地化。尤其是Shopee最為激進,其本地訂單量已經遠超跨境訂單,占比已達80%以上。
截至2022年4月,Shopee本地賣家店鋪也達到了200萬(數據源:Felipe Piringer)。
速賣通為了吸引本地賣家入駐,將交易傭金維持在很低的水平,大約在5%至8%,遠低于Mercado Libre(12.8%-16%)、Magazine Luiza(11%-19%)等本土電商平臺。
可以說,這股本地化的大潮,SHEIN是無法抵抗的。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超夢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