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是根據個人綜合所得稅,應向納稅機關納稅的稅種。乍一看,與企業沒有任何關系。但實務中,企業是個稅的代繳義務人,且企業沒有選擇權。只要向個人支付報酬,就自然成為個稅代繳代扣義務人。所以個稅的處理,也就成了企業會計的主要工作之一。
根據個稅率稅目表,個稅可分為三種情況。綜合所得稅(工資、勞務報酬、稿費、特許經營權)、經營所得(個體工商、合伙企業)、其他所得(股利、分紅、租賃、出售資產、偶然所得)。其中需要企業代扣代繳的有綜合所得與其他所得。經營所得,由個體工商戶自行申報,企業不必代繳代扣。
工資所得的個稅計算
居民的薪資所得,是指扣除基本社會保險后,職工實際到手的收入。包括工資、津貼、提成與發放到個人手的職工福利。企業作為發放人有代繳代扣個人所得稅的義務。個稅計算公式如下:
個稅應交額=預交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這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預交應納稅所得額,并不是實際發放的工資或勞務報酬。而是實際支付的工資扣除個人承擔的基本社保、與免稅額后的額度。計算公式如下:
預交應納稅所得額= 職工工資 – 社保費-住房公積金 – 5000
說明:這里的社保費,只包括強制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不包含企業繳納的補充商業險。


例:甲職工,每月薪資1萬元,個人應承擔社保費500(簡單計算湊整)、企業承擔1000元職工社保、個人繳納住房公積金2000元、企業繳納住房公積金2000。當月沒有發放到個人手的職工福利。則:
甲職工預交應納稅所得額=10000-500-2000-5000=2500元
換算成年納稅所得額為2500×12=30000。屬于第一檔,不超過3.6萬。則個稅額計算如下:
個稅預交額=2500×3%=75元
工資的計提與發放分錄如下:
① 計提工資時
借: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 工資10000
應付職工薪酬— 社保 1000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 2000
② 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1000
貸:銀行存款 7425 (實發)
其他應付款-個人社保 500
其他應付款—公積金 2000
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稅 75
③ 繳納個稅及社保公積金時
借:其他應付款-個人社保 500
應付職工薪酬— 社保 1000
其他應付款—公積金 2000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 2000
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稅 75
貸:銀行存款 5575
兼職勞務報酬、稿費、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預扣個人所得稅,發放稿酬、兼職費、特許權使用費的企業,有代扣義務。勞務報酬、稿費、特許權使用費預交個稅應納稅所得額,是實際發放額減除20%費用后的金額,費用最少扣除額為800元。
①、單次4000元以下收入收入
應納稅所得額= 全部收入-800
②、單次4000元以上
應納稅所得額= 全部收入× (1-20%)
預扣個稅額的計算
勞務報酬、稿費、特許權使用費預扣個稅額,為累進稅率,繳納額為個稅應納稅所得額乘對應的稅率,減速算扣除數。計算公式如下:
預扣個稅額=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
累進稅率表


例2:甲公司聘用兼職人員小李制作網站,6月份完工,一次性支付小李5000元,計入勞務報酬,并已經發放。甲公司涉及小李的稅務及賬務處理如下:
預扣小李個稅=5000×(1-20%)×10%-210=190元
分錄如下:
① 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 5000
貸:勞務費用 5000
② 發放時
借:勞務費用 5000
貸:銀行存款 4810
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190
特別提醒:當自然人與企業間,既有勞務報酬(稿費、特許權使用費),又有工資收入時,個稅的計算預扣時,全部按工資收入計算個稅。
股利、資產租賃與出售、偶然所得
因財產獲益或偶然所得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財產獲益包括股息股利、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收益部分等。
部分優惠政策:
1、股東分紅享受減半征收政策。
2、二級市場買入上市公司股票,持股超過1個月不到一年,享受減半征收個稅政策,超過一年,股利、分紅享受免稅政策。
分紅分錄
① 宣告現金股利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應付股利
② 發放股利
借:應付股利
貸:銀行存款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維維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