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日常工作中,產品規劃我想大家都并不陌生,即使沒寫過,也應該在各種場合見到過。
特別是在規模較大的公司,產品規劃會做得更多,這也是高階產品經理、主管、總監們必備的一項技能。
看過很多寫產品規劃的文章,但總感覺有些繁瑣,摻雜的內容太多,放一堆專業高深術語,然而最后讓人看不懂,因此我就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思路,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么要做規劃。
日常生活中,我們自己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規劃與計劃,像我們的職業規劃、假期出行計劃、購房計劃等等。
只不過規劃相較計劃來說周期更長、范圍更廣、內容也更宏觀(沒有那么具體),但底層思考邏輯大都是一致的,都是為更高成功率地達成某個目標,而做的一連串的事情。
比如我們計劃買房,首先看內部,目前自己手里有多少錢,家里能給出多少錢,能借多少錢…算一算自己最終能拿出多少錢。
然后再看整個外部的市場行情,不同的區域,不同房型的價格,劃定一個大致目標,大概自己能買哪個區域的什么戶型。
了解目標跟現狀之后,為實現買房這個目標,我們就得開始將目標落實到行動了,比如:不該花的錢不花、每月固定存一定數額的錢、通過一些額外方式賺點外快……我們還會有一個大致的時間表,什么時間完成首付的50%、什么時候完成80%、什么時候到100%。
同時我們也要做好風險預判,防止掉坑,比如:被不靠譜的小中介欺騙、房子周圍有垃圾場、隔音不好等等。
拿整個買房計劃的流程來看,基本分為幾步:目標—>內部分析—>外部分析—>落地舉措—>計劃時間表—>風險預判。
其實做產品規劃跟買房例子的思考框架是一致的,只不過填充內容不同而已,所以大家也不要覺得很復雜,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都可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
通過規劃,讓我們在一段時間周期內有一個前進的方向,集中資源投入到核心的事情上,否則就很容易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現象,事情做了很多,但最終并沒有產生實際的價值。
02
講完生活中買房計劃的案例,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如何做產品規劃。

1. 現狀分析
現狀分析分為內部跟外部,內部就是看自己,通過分析說明現在的產品中存在什么問題,例如:用戶流失嚴重、用戶互動積極性降低等等,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內部的數據情況我們都能拿到,所以這部分盡量放數據。
外部就是看別人,看整個行業或相關行業的產品,特別是競品,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如果做了,效果怎么樣、他們的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這部分可以放一些相關的產品截圖,輔以簡單的文字描述。
2. 要做的事
現狀分析是原因,那么要做的事情就是所以了,想做的事也分兩部分,一是大的方向目標,二是落地的舉措。
其實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會有一個目標方向,產品規劃也不例外,它可能是提升產品的各種數據指標、解決目前產品中的核心問題、改善用戶使用體驗等等。
目標方向選對了,產品規劃中后續的步驟,其實就是做“證明題”,說服老板為什么需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帶來的價值是什么。
落地舉措就是將目標轉換為具體的行動,因為是規劃,所以舉措也不用寫的很細,大部分情況下只列一個提綱就可以了,也不要一股腦把所有問題都羅列到一起。
最好能夠有層次地把各種舉措分門別類,例如:為了提升用戶互動積極性,具體舉措可以分為幾大類:提升用戶資料完善度、降低互動門檻、激勵任務體系搭建……然后每個大類下再寫具體小舉措。
寫這部分時還需要注意的一個點就是可落地性,有些人寫舉措時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結合自己產品特性,什么內容都往上寫,結果寫了很多,最后真正能落地的卻并不多,這樣的規劃就純屬應付,沒有什么意義了。
3. 帶來的價值
因為現狀是什么樣的,所以我們要做什么事,接著就要引出做完這件事能帶來的價值了,也就是我們一開始要實現的目標,以及實現這個目標所帶來的的收益。
這個收益可以是商業價值、也可以是用戶價值,最好能用數字來說明,只有有價值,而且價值很大,才能說服老板投入資源去做。
4. 里程碑計劃
里程碑計劃將整個產品規劃距離落地更近了一步,因為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們需要有一個時間節點細化下來,這樣才能有節奏地去落地執行。
里程碑計劃需要結合要做的事情、事情實現的難易程度、目前的開發資源綜合去考慮,將重點舉措進行拆分,對什么時間點完成什么事有一個大概的預期。
5. 潛在風險
要保證我們規劃的成功落地,并能真正帶來價值的提升,我們還要考慮這中間可能遇到的問題跟風險,例如:技術實現上的風險、政策上的風險、核心人員上的風險等等。
通過列舉潛在風險,讓我們可以提前規避風險,或者將風險控制在一定限度內,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快速切換其他方案,而不至于對整個規劃落地產生致命性的打擊。
6. 資源支持
有些產品規劃比較大或者是橫跨部門比較多,需要額外的資源保障,對于這類規劃,有時候我們會加上需要的資源支持。
例如:流量上的扶持、資金上的扶持、跨部門的支援等等,一是通過這一頁先把需要的資源預定下來,跟老板、對應業務負責人達成共識,否則等真正需要用的時候再去找資源那就來不及了。
再就是通過資源支持也能看整體的投入產出比,對整個產品規劃的帶來的價值有一個更好的判斷與衡量。
總結下來,產品規劃就是因為一個原因(現狀)、我們需要做什么事情、做這個事情能給公司帶來什么價值、具體該怎么落地、可能遇到的問題或風險是什么,最后就是需要的資源支持。
整個產品的規劃思路我想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最困難的其實在于充分了解產品現狀,然后找對努力的目標跟方向,剩下的其實都是圍繞核心方向做完善與細化,讓整個規劃更可行,落地的成功率更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希望能對大家在以后的產品工作中有所幫助。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維維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