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盈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告稱,由于公司調整運營策略,決定停止易趣網平臺運營。8月12日24時,易趣網正式關閉。中國第一家電子商務平臺退出歷史舞臺。

▲資料圖片
初創到巔峰僅用4年
1999年8月18日,是中國電子商務界值得銘記的日子。這天,中國第一家電子商務平臺——易趣網正式成立。平臺的創辦者邵亦波和譚海音,在美國完成學業后,拒絕了各大咨詢公司和投行的高薪聘請,選擇回國創業。1999年,eBay正在美國本土快速發展,邵亦波認為,在中國做拍賣網站同樣是一個商機,未來互聯網一定是個趨勢。在此認知下,邵亦波和譚海音模仿eBay創立了易趣網。
易趣網成立不久,便得到了資本的關注。第一波士頓銀行、萬通集團等為其提供了4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同年,易趣網又獲得由G.H.Witney、Asianetch、OrchidAsian聯合投資的65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機構大有來頭,前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風險投資之一,后兩家則分別專注于投資亞洲和中國的互聯網產業。這足以說明當時易趣網的前景一片光明。
在資本的助力下,易趣網迎來高速發展時期。截至2000年,易趣網注冊用戶超過300萬名,在線物品高達5萬余件,易趣網的各項數據都處于國內電子商務網站之首,邵亦波也因此在行業內被稱為“中國電商之父”。
2000年10月,易趣網完成新一輪融資,交易金額為2695萬美元,投資方為啟峰資本、蘭馨亞洲。2003年,易趣網登上最高峰成為C2C巨頭,在中國電商市場所占份額高達80%,行業中無一可與之匹敵。此時,距易趣網成立僅4年時間。
“2003年是易趣網的轉折點,淘寶成立,而后我國平臺經濟迅速發展,易趣網沒能守住自己的市場。”7月31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表示,易趣網賣給TOM網后沒有及時調整戰略和競爭策略導致優勢盡失,到2006年易趣網市場份額已經下滑至29%,至此易趣網一蹶不振。
為中國電商敲開大門
“易趣網是我國電商平臺的引領者,它在人們剛熟悉網絡的時候就先一步搶占了網購市場。然而,易趣網成立至今這23年間,全球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很多技術和模式被迅速迭代,易趣網在發展上也面臨諸多挑戰。” 7月31日,某互聯網銷售公司創始人潘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易趣網從成立到宣布關閉的歷程中,三個事件影響了易趣網的發展,也影響了中國電子商務平臺企業的發展。
“第一個事件是美國電子商務網站eBay公司注資易趣網。”潘越告訴記者,eBay先后兩次注資,第一次是2002年3月,注資額為3000萬美元,與易趣網結成戰略合作伙伴。第二次是2003年6月,eBay全資收購易趣網,成為最大股東,此次交易的總金額高達1.5億美元。而在eBay注資的情況下,易趣網還獲得了IDG資本、嘉豐資本、啟峰資本、蘭馨亞洲等機構的投資。
當時的潘越在讀大四,他們宿舍6個同學準備一起找工作,在迷茫無措的時候,eBay巨資收購一家“并不知名”的網絡銷售平臺,讓潘越他們這些即將畢業的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發現了新的方向。潘越告訴記者:“我們第一個想法是學習國際貿易可以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第二個想法是我們要自己做一家網絡銷售公司。”潘越告訴記者,有很多互聯網銷售公司都是在當年易趣網被收購的背景下成立的,易趣網的成功直接或間接推動了我國互聯網平臺的發展。
“第二個事件是易趣網和eBay平臺的成功對接。”2004年6月,易趣網宣布將進行網站整合并通報,截至2004年第二季度,易趣網的用戶達到690萬名,僅二季度就新增用戶140萬名。二季度新增商品總數達到 420萬件,比前一個季度增長35%。2004年9月17日,易趣網與美國eBay平臺成功整合。自此,eBay易趣網的用戶能與來自美洲、歐洲以及亞洲各國的一億多用戶進行網上跨國交易。“當初很多人沒有關注這個節點,現在看來,易趣網與eBay的對接徹底打通了國內電商市場與國際電商市場,大大提高了國際貿易的效率,讓中國眾多國際貿易公司看到互聯網平臺的優勢。”
第三個事件是2006年5月,易趣網平臺上開設了“品牌旗艦專區”。這是國內第一個由品牌商自行經營或直接授權銷售的網絡旗艦專區。據當時公開報道顯示,有7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首批進駐該專區,品牌代理商或經銷商負責供貨、遞送、售后服務等,入駐品牌旗艦專區的商家承諾將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所出售產品實行“三包”。“初期接觸電商平臺的消費者,經常對產品質量產生質疑,易趣網的這一舉措極大轉變了電商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同時也為后來幾家網絡銷售平臺的運營模式提供了參考。”
多種原因導致易趣網落幕
8月1日,就易趣網的落幕,記者采訪了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他說:“易趣網可謂做得早,但并未跑得遠,它的巔峰期和轉折點都在2003年。作為第一個嘗試C2C模式的電商,創立之初吸引到大量用戶、商家。它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競爭對手少,以比較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同樣是在2003年淘寶成立,而后京東、拼多多等眾多綜合電商的崛起以及直播電商的發展,易趣網的市場承受了巨大的沖擊。”莫岱青告訴記者,以淘寶為例,它非常熟悉我國消費市場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易趣網固步自封,依然沿用最初通過向商家收取商品登錄費、交易傭金等獲利的方式,導致原本屬于它的市場迅速被占領。
“易趣網沒能在網購高速發展的時代站住腳,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當時的支付技術不能滿足電商快速、便捷的客戶需求;二是自身的運營策略不符合我國市場行情。”某公司首席運營官韓凱(化名)8月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00年左右,全球電子商務平臺都在使用傳統的支付方式且大都與銀行有關,而這種支付方式并不能將網購的優勢完全展現。
2005年,易趣網與美國在線支付服務商貝寶(PayPal China)中國網站合作。公開資料記載,當年中國15家銀行的20多種銀行卡可以在貝寶平臺進行網上支付。但當時中國大眾的網絡接受程度不能滿足這種傳統且繁復的操作要求。
對此,韓凱表示:“通過20多年的發展,我們總結得出電子商務的核心優勢是高效率。電子商務網站允許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買家訪問賣家在線商品。同時賣家可以高效地在短時間內將數以百萬計的商品上線,每個商品可以被遍布世界的客戶搜索到。由于電子商務網站是24小時運作,這使得買方可以選擇任何時候購買任何商品。買家可能來自北京、倫敦或者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買家還可以是小企業、普通百姓和大企業。”
從事電商的劉剛對于支付問題很有發言權:“2004年,我在網上賣了幾十條圍巾,購買者是一位北京本地40歲左右的先生。一切都談好了,但他不會用支付寶,沒辦法我自己開車從大興將這些圍巾送到了朝陽區建國門。那時候很多都是線上談妥后線下送貨,當面結賬。”
在智能手機普及時期,淘寶等后起電商平臺都將重點轉移到手機端,而易趣網仍然把自己封在PC平臺上。國內電商發展迅速,這些年來“雙十一”“618”“雙十二”等電商大促風生水起,但易趣網并未涉及過此類活動,似乎“局外人”。另外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新概念頻出,易趣網也未有動作,它沒能做到緊跟消費需求,面對強有力的挑戰,早已失去了競爭力。
除此之外,易趣網自身運營策略也存在問題。2003年淘寶網成立時,以“淘寶網開店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為手段,吸引了大量用戶注冊。而易趣網并沒有在第一時間改變自己的收費模式,直到5年后的2008年,易趣網才宣布在易趣網開設店鋪全部免費,這時易趣網在國內C2C市場占有率僅為7.2%,而淘寶的占有率超過了80%。
韓凱認為,這個策略的轉變過于遲緩。“電子商務平臺本身不是一個商品銷售商,而是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讓買家和賣家達成交易。在這個過程中,免費的手段極大降低了網絡賣家的交易成本和嘗試成本,尤其是新增的電子商務用戶。而易趣網沒有注重新客戶的培養,白白浪費了5年。此消彼長,易趣網落幕在所難免。”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