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社交平臺上,出現了供應商去貝貝集團拉橫幅討債,催欠款的視頻。據悉,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母嬰電商平臺之一的貝貝網,已欠款過億元,其創始人張良倫也不知去向。
貝貝官網顯示,貝貝網的母公司貝貝集團創建于2011年,擁有貝貝網、貝店、貝倉、貝省等業務平臺,先后獲得IDG資本、高榕資本、今日資本等知名風投機構的投資。
出身于阿里系的貝貝網創始人張良倫,在2011年創業時做的本是一家電商導購平臺米折網,不過因為其一直看好母嬰市場,2014年,張良倫創辦貝貝網,除母嬰外,同時涉及服飾、美妝及食品品類。
2017年,母嬰電商集體遭遇低迷,貝貝網搖身追起了風口,創建社交電商平臺貝店。通過整合全球供應鏈,為店主提供了數萬家品牌商和工廠源頭貨源。為此,貝店還為店主提供了一套手機開店工具,包括店鋪管理、商品管理、會員管理、訂單管理等。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19年的高峰時刻貝店的會員用戶量突破5000萬,單季度訂單量突破1億。
同年,貝貝網正式對外宣布實現半年盈利一個億,成為首家盈利超億元的母嬰公司。隨后的2019年,庫存電商成為了新風口,集團又推出品牌特賣平臺貝倉。貝貝集團旗下平臺奪目的業績和便利服務引來一大批供應商和分銷店主入駐。
這不是貝貝第一次陷入困境。從今年3月砍掉貝倉線下店,到著力做希美,貝貝已經在想辦法吸引更多用戶注意,其背后難掩對老業務日漸疲態的焦慮。但之前,這一困境從未蔓延至供應商層面。但從今年四月份起,部分商家開始陸續反應無法從貝貝網后臺提取貨款,不過彼時貝貝網的業務仍在繼續,甚至在618購物節時,貝貝網工作人員依舊在提醒商家進行促銷活動。
從8月10日起,貨款無法提出情況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是商戶上繳保證金的界面被隱藏,這引發了供應商的大量投訴和維權。據36氪了解,目前貝貝網的絕大部分部門已經人去樓空,只有旗下的‘希美’平臺在正常運營。
據了解,目前商家已經自發建起了三個維權群,截至8月13日,三個微信群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人,其中不乏有供應商被拖欠四五百萬的大額貨款。

從全國各地來的供應商到貝貝集團總部追討欠款
據多位供應商披露,目前貝貝網已拖欠供應商貨款和保證金過億元,相比于拖欠貨款,更讓供應商氣憤的是貝貝網高層對此事的處理態度。即使有數百位供應商連續一周在貝貝網總部集體申訴,甚至多名供應商已經到市信訪辦上訪,但貝貝網依然沒有給出何時才能歸還欠款的明確答復,而其創始人張良倫一直未曾露面。
做美妝產品的貝店商家張小姐稱,當時選擇入駐貝貝網就是因為看重平臺良好的社會聲譽,正規的經營模式,于是繳納了4萬元的保證金入駐,公司去年年底還能正常收到貨款,然而從今年五月開始,公司財務突然發現無法提出四月份的貨款。
“公司無法提出貨款只能去詢問平臺的工作人員(貝店小二),他們只是非常敷衍的應付說貨款需要退后結算,并且隱晦的表示以后盡量不要報活動了,但是我們和貝貝網一直以來都合作的很好,當時公司也沒有察覺出有什么不妥。”張小姐說,“直到八月份,公司發現一直沒法提出貨款才申請了退店手續,但現在不僅僅是貨款,連店鋪的保證金也退不出來了。”
陷入迷途的貝貝網在8月9日發出一則《貝店業務調整通知》,稱貝店將于8月10日起進行業務調整,原商城業務將升級為導購業務,接入淘寶等第三方供應鏈。接下來,貝店將接入更多全網供應鏈。
36氪在更新后的貝店App發現,主頁面已接入淘寶、拼多多、唯品會和美團外賣的入口,原來的供應鏈資源已轉移至“商城”頻道。這也意味著,貝店將從社交帶貨的商業模式轉變為導購電商。
值得一提的是,貝貝集團曾在2019年孵化出導購平臺貝省,但效果不佳,那這一次能成功嗎?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