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的今天,淘寶還不是“萬能”的,京東也鮮為人知。
隨著行業逐步成熟,兩家巨頭的規模逐漸擴大,拼多多迅速崛起,短視頻領域迎來爆發,大量電商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直到今天,電商行業發展已經不止20年了,趨勢良好。我們都知道,當傳統企業想轉型做電商時,就要有一個思維的轉變,那么,什么是電商思維呢?
今天,就拋開那些復雜的數據和專業知識,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分享一下我理解的電商思維吧。
很小的時候,我生長在爺爺奶奶家。每周總有一天,奶奶會牽著我的手走好幾里路,去隔壁的村莊趕集。我記得那時候,一件衣服只要幾塊錢,那是一個需要付現金的時代。而現在呢?我們只需要躺在家里,打開手機里的購物軟件,搜索自己心儀的款式,再篩選出評分高的店鋪,用銀行卡里的錢付款,就可以等著快遞小哥把新衣服送上門了。
從這個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人”、“貨”、“場”的改變促使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電商實際上就是從實體到線上的轉變,電商思維就是將傳統的營銷思維轉變成互聯網營銷思維。
“人”:消費者。
“貨”:商品和服務,背后的提供者包括商家、品牌及供應鏈 。
“場”:平臺構建的交易場所,包括交易場景及交易服務。
從這三個層面分析來看:
“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涉水電商領域,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作為商家而言,更要站在買家的角度,考慮買家的真實需求,抓服務,抓痛點。
“貨”
不單指貨物本身。作為商家而言,之前要評估租金、場地費,如今要學會核算分析各項數據,比如:進價、設計、物流、倉儲等費用。
“場”
相比傳統的集市購物,電商更具高效性、便捷性、普遍性等特點。作為商家而言,可以嘗試多平臺矩陣運營的方式,提升曝光度,獲取更多收益。
除此之外,還要具備全面的思維方式。
流程化思維
流程化思維就是在思考問題時,先確定主干,再尋找枝葉。決定一件事情成果好壞往往取決于幾個關鍵因素,所以在做事情之前,我們要先找出關鍵環節,有助于梳理思路,把握主次。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流程化思維來幫助我們梳理思路。比如通過某種用戶去判斷應該在哪些環節上下功夫。提前規劃出運營流程表,羅列各個環節應該做的事,應該分配的資源,應該分析的數據等等。
三角對標思維
三角對標思維就是對比標桿尋找差距,學習同行里優秀的創意與案例,借鑒加改造,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不斷優化迭代,不斷提升的一個循環過程。
當遇到某項工作不知如何著手的情況時,不必急于去制定方案。運用三角對標思維,去看看同行通常是怎么處理的,用戶預期是怎樣的,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確保自己做的事情有章可循。
數據化思維
數據化思維是根據數據來思考事物的一種思維模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依靠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跟蹤問題。運營離不開數據,數據不僅可以為運營提供衡量標準,還可以為運營提供決策支持。
建立自己的數據運營體系,熟知不同數據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分析。這樣可以讓我們對工作、對產品,對用戶有更清晰地認識。
計劃思維
顧名思義,凡事在做之前都要有計劃,這樣才能條理有序,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既要有短期計劃,也要有長期計劃。長期計劃設定目標,短期計劃要將目標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細化具體執行方案,具體工作排期,推動工作進展。
其實不止電商領域,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也要多思考、多學習,不斷升級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才會不停進步,不斷成長。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