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憑借憑明星效應以及“一擲千金”的營銷手段紅極一時的服裝電商平臺明星衣櫥,已經悄然退出大眾的視野,如今因拖欠員工工資長達一年再度被輿論置頂。一位自稱為明星衣櫥前員工的人士日前在社交媒體“脈脈”上發布消息稱,明星衣櫥已經拖欠員工工資長達一年之久,也沒將供應商的退款和保證金如期歸還,員工和供應商又索要無門。一位從明星衣櫥離職的員工向記者證實了上述事件的真實性。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電話和郵件方式向明星衣櫥咨詢,但截至記者截稿,官方人員并未對此事作出相關的回應。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營銷手段獲取流量的明星衣櫥,一直難以有明確的盈利模式,當消費者與投資者趨于理性后,熱潮背后的的弊端開始逐漸顯現。
資金鏈斷裂無能力還債
紅極一時的明星衣櫥逐漸被消費者遺忘,再被大眾所關注時卻是因為拖欠員工工資超過一年。一位自稱是明星衣櫥前員工對外宣稱,明星衣櫥已經有一年多沒有正常發過工資,員工討薪又無門。上述人士稱,明星衣櫥從2016年3月起就開始拖欠工資,后來都是兩個月發一次工資,再后來就不發了,很多員工已經申請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但仍然不管用。上述辭職的人士還稱,明星衣櫥已經資金鏈斷裂,根本沒有能力償還欠款,平臺的供應商也盡數撤離,基本就是一家空殼公司。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明星衣櫥的開發商北京萬象新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在2017年7月28日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
同時,信息顯示“前明星衣櫥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由于員工每個人離職時間不同,人均欠薪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涉及到欠薪員工數不完全統計大概200多人。目前,已經有幾十人到一百人已經獲得了仲裁,但明星衣櫥依舊不結算工資,拖欠的工資遲遲未解決。上述人士還表示,從2016年上半年,明星衣櫥經歷著財務危機,發生了員工欠薪,同時也欠著很多商家貨款。
從2016年開始,明星衣櫥因拖欠員工工資被頻繁曝光。2016年6月,北京商報記者就曾報道過明星衣櫥拖欠工資一事,從2016年4月開始,部分員工的工資就停止發放,直到同年6月初才發放了4月的工資,當時5月份的工資還沒有正常發放,并且明星衣櫥已經停止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
事件一出,明星衣櫥CEO林清華就公開回應稱,明星衣櫥曾經是出現過某一個月工資晚發的現象,但從未出現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然而,從明星衣櫥前員工的質疑可見,如果消息屬實,明星衣櫥開始拖欠員工工資與林清華否認拖欠工資一事為同一時間點,這筆拖欠工資已經長達一年零三個月。
除了拖欠員工工資,明星衣櫥也沒有按時退還供應商的退款和保證金。北京商報記者翻閱明星衣櫥官方認證的微博時發現,明星衣櫥的最后一條微信是2016年8月15日,微博的評論中均是指責明星衣櫥不歸還供應商的保證金和退款,相似的評論內容從去年5月開始一直到今年的9月,一條9月3日的評論還在向明星衣櫥索要欠款。
尋求黑科技破局
明星衣櫥走紅與明星效應和夸張的營銷手段離不開。2014年,一檔綜藝節目女神的新衣不斷走紅,與節目頻繁互動有著緊密聯系的明星衣櫥,也借助節目中的明星效應人氣不斷攀升。2015年,明星衣櫥以6119萬元在“女神新裝”節目中,拍下郭碧婷和設計師李薇的系列作品。大手筆出資為明星衣櫥增加了曝光量,對此林清華曾公開表示,明星衣櫥此舉只是為了營銷效果而故意放出的噱頭,實際營銷費都要遠低于該數字。
對于明星效應逐漸淡去的明星衣櫥來講,外在的光芒已經不再奪目,正在通過“黑科技”概念尋求新的增長點。今年8月,明星衣櫥的線下門店借助VR技術改造試衣間體驗,嘗試將一系列線上技術和數據應用到線下店的試衣環節,提升試衣間的功能與體驗。與此同時,明星衣櫥還在構想未來的開店計劃,計劃在試衣區內設立3D人體數據掃描儀,5秒內為顧客提供精準的身材數據,顧客的3D人體數據還會同步到明星衣櫥APP,提供穿衣搭配的意見。
一位經營連鎖服裝品牌的店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VR技術應用在試衣方面還不成熟,概念的噱頭遠遠大于實際應用,不成熟的技術不但難以落地而且體驗效果低于消費者的預期,反而會流失用戶。而且想收集消費者的大數據,豐富APP的體驗感更是難上加難,平臺需要打通不同系統之間的眾多程序,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早在2016年中旬,明星衣櫥就開始構想線上線下融合的實體門店。2016年7月就在廈門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并計劃在2017年開設150家2.0版的實體店。然而,2017年已經進入下半年,明星衣櫥擴充實體店的計劃卻悄然無聲。9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明星衣櫥的客服人員處了解,截至目前,明星衣櫥線下實體門店僅有廈門一家,并未開設更多的門店,也暫時沒有計劃。
資本冷卻模式待考
無論明星衣櫥是否陷入拖欠工資,還是暫時性資金緊張的風口浪尖,尚不清晰的運營模式已經被業內人士質疑多時。一位不愿具名的垂直類服裝電商平臺的創始人表示,明星衣櫥除去火爆的營銷手段,并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商業模式不清晰、公司估值過高后急速下跌都在打破明星衣櫥曾經的神話,而且當明星衣櫥再也無法講出漂亮的故事后,投資者也不再感興趣。
協會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楊曉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單品類垂直電商競爭力不足,平臺難以形成絕對競爭力,同時,服裝注定要線下線上結合,絕對的電商不被看好。楊曉東進一步稱,服裝是消費品,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有很高的要求,有一定的消費體驗需求。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服裝行業市場越來越向超級大的平臺集中,中小平臺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有一定市場占有量的線上垂直服裝品牌,也在依靠綜合電商的流量進行發展。
曹磊進一步稱,從投資環境來看,投資者對獨立服裝品牌的投資已經變得越發謹慎,凡客已經是行業內的標桿,服裝類的電商已經許久不見融資消息。服裝類電商的大環境也反映在美麗衣櫥的融資節奏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明星衣櫥于2012年上線,上線的三年半內,完成了種子輪、天使輪、A輪、B輪、C輪和D輪融資,最密集的兩輪融資在4個月內完成,而美麗衣櫥在2015年8月完成D輪融資后到現在的2年時間里,再無公開的融資消息,并不斷傳出融資失敗的消息。
獨立投資人王宇翔對北京商報記者稱,企業在創業初期,如果不能獲得持續融資,排除已經可以自行造血的因素外,多數是因為資本市場對于創業團隊的商業邏輯或者賽道前景不看好。如果企業在無法獲得資本認可的同時,也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不能自負盈虧,那企業也就將難以生存。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